父母最大的卑微,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
瀏覽: 發(fā)布日期:2022-03-24 16:58:13
在知乎上有個媽媽吐槽說,她兒子剛上初一,最近考試成績大幅度下滑。她本想和兒子認真談一下,可推開房門,兒子斜躺在床上刷手機,對她視若無睹。
她剛把來意說明,就被兒子不耐煩地頂回來。
她又急又怒,大吼道:“你還想不想考高中、考大學(xué)了?就這么沒出息地混下去嗎?”
沒想到,兒子臉上譏諷的表情,像刀子一樣扎得她生疼:
“沒出息的是我,跟你有什么關(guān)系!”
她咽下那些即將出口的尖刻語言,合上房門匆匆離開。
深夜,她躺在床上泣不成聲。
看過一句話:孩子不跳樓,就是成功,父母最大的卑微,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。看著那個曾經(jīng)乖巧的孩子,突然渾身是刺,叛逆、倔強,將父母拒之門外,不禁讓人心生涼意。 網(wǎng)上有一個評論說,她的兒子11歲,正值青春期,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和他相處。短短幾句話里分別用了“小心翼翼”“一不小心”“惹到”等詞,到最后干脆說自己“活得像孫子一樣”。語氣之卑微,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“難”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除了這位媽媽,評論中也有很多人吐槽,明明是想心平氣和跟孩子來一場親子交心,可孩子的反應(yīng)卻往往讓人心寒:要么“裝聽不到”,要么“一點就炸”。本該是世上最親密的親子關(guān)系,最后卻處得像仇人一樣。從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話里,我們或許可以看出端倪。他沒有直接用語言侮辱,但是我覺得從他言語里感受不到溫度。
長篇大論、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、親子之間交流感受不到溫度......孩子在慢慢成長,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,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。但父母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改變,這就出現(xiàn)了父母覺得孩子不好相處,孩子覺得父母不夠理解自己的局面。作為父母,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事件中得到一點啟發(fā),我們是不是在某些地方確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。在一期《少年說》中,高二男生張晨曦上臺向自己的父母道歉,因為自己兩年前曾離家出走,害得父母擔心,到處找他。回憶起當時的場景,他為自己曾經(jīng)的叛逆,真誠而鄭重地跟父母說了一聲“對不起”。本以為父母會為兒子的懂事而欣慰,畢竟一個青春期的孩子,能反思自己的成長,感恩父母的不易,鼓足勇氣當眾道歉,實屬難能可貴。但父親的回應(yīng)卻出人意料:“成績還是最主要的,你的籃球時間應(yīng)該要控制一下。”張晨曦站在那里,從他絞動的雙手可以看出他內(nèi)心的痛苦和糾結(jié),他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:
我每次打球,是我整個學(xué)生階段最快樂的時間。打球都是跟同學(xué)一起,大家有說有笑。你知道我在家里和學(xué)校有多壓抑嗎?每次我最期待就是體育鍛煉課。回家寫完作業(yè),待在家里我什么也不做。我能出去打球,現(xiàn)在你還讓我再……
張晨曦已經(jīng)哽咽著無法繼續(xù)說下去,但最后他還是向父母保證:“我知道學(xué)習(xí)最重要,籃球時間我會自己縮減,我也會管好自己,下次再也不會讓你們擔心了?!?br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/>兒子看似妥協(xié)了,實則內(nèi)心充滿了委屈。運動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必需品,尤其是男孩子,精力充沛,通過運動可以讓身體內(nèi)的能量釋放掉,把過剩的精力發(fā)泄掉。由于荷爾蒙的影響,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起伏比較大。經(jīng)過一周的學(xué)習(xí),孩子積累了許多負面情緒,而通過運動,尤其通過打籃球這種大體量運動,孩子的情緒也會得到釋放。張晨曦和同學(xué)一起打球,既滿足了同伴交往的需要,也滿足了身體運動的需要。對他而言這么重要的一件事,可父母并不理解,甚至還覺得這件事情耽誤了孩子學(xué)習(xí)。當學(xué)習(xí)成了父母唯一的關(guān)注點,親子之間的交流就像雞同鴨講,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(guān)愛,只是被父母的種種要求所裹挾,于是干脆向父母關(guān)上了心門,甚至反抗父母。作家麥家在《朗讀者》中,讀過一封寫給兒子的信,情真意切,惹人淚目。
讀信之前,他特意詢問兒子,能否把電子版發(fā)回來便于節(jié)目使用。 這個小心翼翼的動作,是他親歷兒子青春期的“后遺癥”。傷痛如此之深,讓他至今不敢觸碰。 初中的時候,兒子和同學(xué)打架,老師把麥家叫到學(xué)校,麥家甩手就是一巴掌,兒子的鼻血頓時流了出來。從此,兒子關(guān)上了自己的房門。關(guān)上的門,兒子不允許有任何人走進,如果被冒犯到,就會選擇離家出走。 麥家嘗試過交流,可幾乎每次都會發(fā)生沖突。兒子內(nèi)心充滿了憤怒,一種令他無力的憤怒。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總是難搞的,你不知道哪句話就會點燃他的怒火,哪個動作就會逼得他們歇斯底里。 他們莫名的自尊心很強、敏感、沖動,劇烈到讓人心驚又心碎。 然而,這并非他們所愿。他們也同樣不好受,因為身處震蕩中心的,恰恰就是他們。 神經(jīng)科學(xué)顯示,青春期孩子的大腦,邊緣系統(tǒng)已經(jīng)發(fā)育成熟,這意味著孩子有著強烈的情緒感受能力。 然而,大腦中負責(zé)理性功能的前額葉,卻要到20多歲才會發(fā)育成熟。 因此,青春期的孩子,就像一個隨時會被點燃的炸藥,他們躍躍欲試,卻沒有及時停止的能力。 有時候只要一句譏諷的語言,一個不夠善意的眼神,都足以掀起一場風(fēng)暴。他們身心的變化,對自我的追求,就像迷霧一般,籠罩著青春期的孩子。 他們外表叛逆,內(nèi)心卻是迷茫,沒有方向的。 所以,盡管他們的嘲諷、嫌棄、不耐煩,讓你痛苦不已。但是,他們內(nèi)心需要你的程度,也前所未有。 “陪伴他,說得難聽一點,就是陪伴一頭老虎,你得小心翼翼?!?nbsp;青春期孩子相互矛盾的特質(zhì),詭異多變的情緒,都讓他們變得暴躁而危險。 盡管他們并未意識到,可作為父母,我們卻應(yīng)該明白,孩子的身心發(fā)生了巨變。 所以,當孩子出現(xiàn)“小叛逆”的情況時,父母需要重新審視和對待,才能減少沖突,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。 李玫瑾教授談到青春期撫養(yǎng)時,說過一句話: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嘴閉上。嘮叨、說教和指責(zé),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抗的事情。他們急切想要自主,又敏感愛面子,所以千萬不要和他們較勁。 如果依然把他們當作孩子,訓(xùn)斥不停,甚至逼著孩子承認錯誤,孩子一定會做出更反叛的舉動。 學(xué)會尊重而理性的溝通,是走近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步。 他們渴望獨立,卻又需要依賴;渴望交往,卻又敏感封閉;希望自制,卻又屢屢沖動。 比如,忽然封閉自己,迷上某個偶像,或者著裝怪異,沮喪消沉。 此時,接納和放手,是應(yīng)對青春期孩子的關(guān)鍵詞。 對于那些非原則性的問題,閉上嘴巴,放手讓他們盡情嘗試。 孩子需要這些探索和試錯,去發(fā)現(xiàn)真正的自我。 看過一段視頻,母女倆因為做試卷而發(fā)生激烈沖突。 在母親步步緊逼下,女孩憤怒地撕毀了試卷,心理防線徹底崩潰。 在母親眼里,盯著女兒寫作業(yè),是“理所應(yīng)當”。 可她看不到,此時此刻,女兒內(nèi)心的自卑,額頭上惹眼的痘痘,不夠漂亮的臉龐才是她最大的困擾。 青春期孩子的壓力是多方面的,可我們卻容易忽視掉那些成績之外的因素。作為父母,我們要成為很好的觀察者,要能看到他們內(nèi)心的涌動。 如果可以,試著傾聽孩子的心聲,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和喜愛。 他們要的其實并不多,自己的情感能被尊重,自己的想法能被聆聽,這樣就足夠了。